第124章 安定公主
關燈
小
中
大
第124章 安定公主
這一年五月下旬。
夏日最盛之時。
姜沃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。
因負責運送的小吏道此物是從長安送來洛陽城的,姜沃起初還以為是王神玉或是文成等人送的。
等真正看到這只木箱,看到箱體外面貼著,從南到北數個驛站的紅紙加急簽子,姜沃立時反應過來:應當是師父!
果然,在她暴力拆鎖打開箱子後,迎面看到的第一張字條,便是李淳風熟悉的字跡。
“已至愛州。平安。勿念。”
“箱中書信七封。玩器數件。”
後面落款的時間,是年初。
算來,船行了半年。
姜沃拿開字條,就見箱子裏塞滿了麻布,想來是師父怕一路顛簸磕壞了裏面的東西。
她將一團團麻布小心地取出來。
看到了熟悉的,卻未想此世在長安能看到的——
椰子。
不,姜沃拿在手裏才發現,準確來說,是椰殼做成的椰雕。
*
大唐時就有椰子,甚至連名都跟現代一致,就叫椰子——姜沃知道此事,還是因為振州(三亞)作為貶官地之一,曾經有流放過去的朝臣寫過一首《題椰子樹》,描述了椰肉的甘美和椰汁的清甜。
那首詩當時就給姜沃看餓了。
因而後來,得知皇帝把侍中韓瑗貶到振州去做刺史後,姜沃是有那麽一點羨慕的。
畢竟此世若非親至振州、愛州等地,她應該是喝不上鮮椰子汁了。
不過……
姜沃拿起椰雕:此世能見到椰殼,這也很好。
李淳風給她送回了四五個椰雕。
有鏤空的透雕,裏面已經打好了銅制的小燭臺,往裏放一根蠟燭後,夜裏就是一盞小椰殼燈。
可以給安安屋裏放一個。
姜沃又拿起下一個,這個就不是透雕,而是浮雕。
在棕色的幹椰殼表面,刻出一幅畫似的圖案。
刻的是航行在大海風浪中的船。
只是這個浮雕椰殼並不是很精致,看起來倒像是新手刻的。
果然,姜沃找到了落款。
是她送上船,跟師父一起去愛州的,從前女親衛長吳英親手刻的。
*
姜沃一一看下去,除了椰雕,還有愛州當地特產的沈香、牛角梳、彩貝等玩器,師父甚至還給她裝了一小瓶沙子——金色的細沙,讓姜沃在這個夏日,想起陽光沙灘椰樹。
最下面,便是七封信。
姜沃見師父的信共有五封,而且是按時間順序排好的,她就先放
到一邊,準備最後一口氣讀完。
先拿起另外兩封。
一封來自於吳英,另一封來自於從前跟隨媚娘的宮女嘉禾。
姜沃就把嘉禾這封也收好,準備一會兒送去貞觀殿給媚娘。
她打開了吳英的書信。
信很長。
開頭先問過她的安好,又將一路的行程大致寫明。
之後才是家常話:
“去歲侍郎帶我踏上這艘船。”
“這一路航行,我親手丈量了這艘二十多丈長的寶船,也一間一間數過了船上的數百間屋舍。”
“這艘船上單操駕船工就有上百人。甚至還有人在上面開圃種菜蔬。”
“我原覺得世上沒有比這更大的寶船了。”
“可等我跟著李仙師一路出海,在這艘船停靠吉州港口之時,卻又見到了朝廷最新督造的戰船弘舸。”
“我才知道,世上總有更大的船。”
“就像我原來以為,不會有比掖庭和皇城更大的地方了。現在卻見到了大海。”
“姜侍郎。吉州港口一年能造數百艘戰船。我就站在岸邊看啊,看戰船高巍首尾相連,卻怎麽也看不到頭——聽港口上的老船工道,這戰船能夠綿延數十裏大海。”
“我就想起您曾經講給我聽,當年先帝征高句麗,水陸兩軍並進。”
“應當就是這樣的海船,掛著大唐的軍旗,浩浩蕩蕩開出海面吧。”
姜沃不由閉了閉眼。
從吳英的描述中,也能想到戰船齊出,雲帆遼海連檣挾櫓的景象。
也感受到,吳英對於海洋和船只,產生了濃厚的興趣。
果然,吳英下面寫道:“我已經開始跟著老船工學著怎樣駕馭船只了。”
“侍郎,不,您從前說過,我可以叫您一聲姜師。”但之前在長安,吳英從來守著親衛的身份,未曾喚過。
“姜師,我有時候想,有生之年,我或許也能操駕一回戰船呢。”
“又及,椰殼乃親手所雕。雕壞數十方有一可入目者。”
“吳英拜上。”
姜沃欣而含笑。
她知道為何吳英會雕一個‘風浪中海船’的椰殼送她了。
是份奇特的拜師禮啊。
*
姜沃又一一看過師父的信件。
終於,在拿起最後一封書信時,摸到了裏面除了信紙,還另有幾支條狀物。
姜沃猜到是什麽了。
她打開信封,小心地倒過來。
幾支曬幹了的金黃色稻穗,落在她掌心。
比起她曾在司農寺見過的水稻。
這幾支稻穗,穗長而無芒。
占城稻。
稻穗已經曬幹了,在掌心輕飄飄的,若無物。
然姜沃卻覺得,托著的是重若千鈞之物。
**
貞觀殿。
姜沃到的時候,帝後正在看李淳風的奏疏。
這封奏疏也是到了長安,才轉到洛陽宮。
皇帝神色很喜悅。
見了她笑道:“姜卿也知此佳訊了?”
皇帝看上去氣色好多了,姜沃也看的心下稍寬。
無論從多年君臣情分,還是作為曾經的病人來說,她都不願見人被病癥如此折磨。
皇帝的風疾,與先帝的病癥一般,最怕夏日。
而且……最初發作的年紀,也與先帝仿佛。
今歲在整理貞觀元年‘裁官事’時,姜沃也接觸到許多貞觀元年的先帝朱批與詔令。
之前秦王府時如何,不可得知。
但就在貞觀元年,先帝已然下過欲修整行宮的詔令,其中便道:“朕有氣疾,暑輒頓劇。”[1]
以貞觀元年的百廢待興,國庫空虛,二鳳皇帝依舊想要修行宮避暑,可見此病癥實苦於夏日。
而那時……先帝也還不到三十歲。
正如此時的皇帝。
姜沃眼見今歲自夏日以來,哪怕頭痛目眩沒有發作起來,皇帝看起來氣色也總不甚好。
且此癥實乃生來所帶之病,當年孫思邈診先帝,也只能配藥緩解癥候,又屢次囑咐若是‘憂勞煩結’便會風疾彌時,遷延不愈。
今日大約是心情好,皇帝的氣色看起來好多了。
在姜沃遞上一支稻穗後,皇帝心情更好,連聲囑咐程望山去將隨奏疏而來的木匣拿過來。
李淳風給皇帝進上的是一箱幹稻穗。
姜沃聽皇帝道:“待年底回長安後,朕往昭陵祭拜父皇,也將此良種奉上靈前。”
曬幹的稻穗和麥穗,都能放很久。
姜沃記得原先見過有人以幹稻穗插瓶,比起花卉來另有意趣。
她提起後,媚娘就從多寶閣上拿下一只潤白玉瓶。
皇帝親手挑選出一支他覺得最好看的幹稻穗,插在白玉瓶中。
之後道:“朕知育種事,並非一兩年之功。”
“朕已然下詔,厚賞此番隨行愛州的司農寺‘育種計史’和田農的家眷。”
皇帝伸手輕輕撥了撥垂頭的稻穗:“到時候,他們每育出一種,朕便往裏插一支新的稻穗。”
他擡頭笑道:“媚娘,你可得把這個玉瓶給朕留好了。”
媚娘莞爾:“好。”
*
待尚藥局的禦奉親來送藥,姜沃就告退,讓皇帝服藥安歇。
門口的宮女將她引到後殿去。
安安正在後殿寫字。
見了她笑道:“姨母!”
然後先好好擱下筆,免得墨點落在紙上。然後才跳下椅子奔過來。
姜沃正好彎腰,將她接在懷裏。
“等安安晚上回家,姨母送你一盞燈。”
兩人正說話,就見媚娘進門,笑道:“什麽燈?”
姜沃回首:“也有姐姐的。”
然後放下安安,遞上嘉禾的信。
見媚娘坐下來看信,安安就來到母後身邊,依偎在她膝旁。而媚娘也就一手拿著信,一手攬著女兒。
媚娘看文字向來很快,她讀完後,很自然遞給姜沃,笑道:“還記得你問我給她起什麽名字的舊事嗎?”
姜沃頷首。
嘉禾。
媚娘是從掖庭的風雨中,撿到這個孩子,取名嘉禾。
姜沃接過信看完——嘉禾此時正在跟著司農寺的育種計史,學農事。
正如其名。
“甘露降,風雨時,嘉禾興。”
*
五月二十五日黃昏。
姜沃封好要送往長安給王神玉的信。
這是一封極厚的信,以至於姜沃換了一枚最大的信封才能裝下。
裏面詳細整理了她與裴行儉定下‘資考制’的最終細則條款——
便於王神玉面對長安城裏各路人馬的狂轟亂炸的詢問。
之後,姜沃便去向王老尚書請假。
明日是安安的生辰。
王老尚書準了假,笑道:“你都幾個休沐未休了?端午也未歇著吧。等下月徹底定下此事,貼出公文發了邸報,你與小裴便輪著歇一歇去。”
*
夏日黃昏。
姜沃踏著一地碎金似的夕陽,回到了洛陽城姜宅。
說來……姜沃覺得跟從前的魏王李泰,還是很有幾分緣分的。
她在京城中的侍郎宅,就是先帝賜給李泰的宅子改造的,在洛陽城這座姜宅,也是如此。@
不過,姜沃自從見了皇帝連‘無官職’的舅舅都要卷起來後,深深懷疑,皇帝將這座改造過的‘前魏王宅’賜給她,說不定只是因為這座宅子離皇城最近,方便她省去路上的時間,更好的加班。
尤其是,近來皇帝也賜了裴行儉一座洛陽宅,讓兩人成為鄰居後,姜沃覺得自己的猜想更靠譜了。
絕非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。
姜沃領著安安的手,一路穿過廊下。
院中種著高大的梧桐,與叢叢修竹,掩去大半暑熱。
走至屋門口,就正好遇到崔朝出來,笑問道:“今日天兒熱,吃槐葉冷淘如何?”
槐葉冷淘,是竹葉般淡綠色的冷面,盛在白瓷碗中,頓生清涼之意。
面上還碼著新鮮的燙過的青菜與現炒的肉醬。
*
安安吃過面後,姜沃如往日般,帶著她按部就班讀書講史。
直至睡前。
姜沃替她吹滅屋裏所有的燈燭,唯獨在桌上留了一盞椰子燈。
之後坐在安安床前:“今晚想聽什麽睡前故事?”
燭光從鏤雕的椰子殼中,透出柔和的光芒。
柔和籠罩著兩人。
安安卻沒有要聽故事,小手從夏日薄薄的錦被中伸出來,抓住姜沃的衣袖,眼中都是期待:“姨母,明日我就有名字了是嗎?”
姜沃笑道:“是。”
皇帝的選擇困難癥一直犯到如今。
明兒就是安安的生辰,他還未最終下定決心。
今日姜沃還特意去了趟貞觀殿,得了媚娘一句‘今夜必要陛下做決斷’的保證才走了。
果然,安安聽了這句話,就歡歡喜喜閉上眼睛:“那我等明天醒來。”
姜沃邊替她放下帷帳邊道:“好,明兒一早,姨母就帶你進宮。”
走出安安的屋子前。
姜沃回首。
見桌上椰子燈一團燭光,照亮小片近處黑暗。
姜沃不由想起了,她上過的一道奏疏——
朝臣們之前群情激憤,都覺得吏部一刀切,從此後所有候選官都得‘資考’,尤其是以後可能還要守選數年才能考試授官,也太過分,太死板了。
不少朝臣角度刁鉆提出了一個問題:若是軍情緊急、或是天災人禍,急需上任的官員該如何?又或是有經世之才的能人,難道也必須死板的等數年才能授官?
最終,姜沃上了一道奏疏。
她依舊翻出了貞觀年間舊例:皇帝看好的候選官,可以不經過吏部,‘赤牒’直接授官,無需考試,無需守選。
請聖人從先帝舊例。若有特情特才,帝授官職。
聖人準此奏——
王老尚書聞此事終於松口氣,覺得她終是明白事緩則圓的道理,沒有堅持一刀切到底。
而朝臣們的反對聲浪也頓時小了。既然有特例,每個人就不免幻想下自己能成為特例。
尤其是自覺出身高或是軍功顯著的勳貴,都覺得,將來求一求皇帝,說不得就能得這個恩典呢。
同時他們也覺得取得了階段性勝利:通過他們的抗議,皇帝與吏部上下(尤其是那位沒有家族後代的姜侍郎)終究沒有能夠徹底推行‘考官’,到底留下了一道口子。
是一道口子。
但只有姜沃心裏知道,她這道口子,卻是為將來能夠啟用女官們留的。
特殊情況,特殊人才,直接由皇帝赤牒授官!
待到了武皇一朝,誰是特殊情況,特殊人才?
姜沃心中很清楚,在教育不能公平之前,讓女子通過考試來與男子競爭官位,本就不公平。
赤牒授官便是她留下的後手。
將來她的君王,想要任用女官時,便可用這道兩朝舊例行事
,直接授官。
甚至這道舊例,本就是朝臣們自己抗議統考,努力爭取來的,不是嗎?
*
一個人終其一生,能留下什麽呢?
姜沃走出屋子。
她至少要留下一盞燈。
**
貞觀殿。
媚娘見皇帝依舊在案前糾結,不由走過來道:“陛下,最後就剩下這幾個字,都很好。”
“明兒一早,安安可是要進宮來要名字的。”
皇帝手裏拿了只新的未蘸墨的筆,雪白的筆尖在紙上劃來劃去,看上去依舊在糾結。
媚娘無奈了。
她走過來指著皇帝寫在最上面的字道:“這個‘曜’字,陛下不是很喜歡嗎?”
頓了頓又道:“漢時《釋名·釋天》中解此字:曜,耀也,光明照耀也。這個字,我也很喜歡。”
媚娘覺得這個曜字就很好。
皇帝點頭:“是,《檜風》有雲,日出有曜,是好兆頭。”
“但……”
媚娘一聽皇帝的‘但’就頭疼,這些日子皇帝‘但’掉了好多吉利字。
此時媚娘就直接道:“陛下只自己舉棋不定,也不與我說,這個‘曜’字哪裏不好。”
到了這最後一夜,皇帝也就說了:“並非不好,而是此字有點重。安安是早產的公主,朕有些害怕她壓不住這個字。而且……”
皇帝抿了抿唇:“朕兒時曾聽父皇提過,平陽昭姑姑,名字裏就帶著一個‘耀’字。雖非同字,
但到底同音。”
“姑姑天不假年,壽歲不久。仙逝時才過而立之年不久。”
媚娘便將手擱在皇帝的小臂上,以作安慰。
怪道皇帝喜歡這個‘曜’字,卻又一直糾結至今。
媚娘想了想,先勸慰皇帝道:如今這些字,都是姜沃根據安安的生辰八字算過的,都是相合的字,必不會有妨礙。
她又道:“我還是覺得此字很好。天下同音的字多了,天妒英才,以至於天不假年之人古往今來也有許多。”
“陛下若要避諱,只怕總能尋到可避諱處。”
“且安安若能如昭公主一般,做個巾幗英雄豈不很好?”
皇帝望向媚娘:“那,咱們就為女兒選這個字?”
媚娘取過皇帝手裏的筆,蘸墨,卻不是圈出這個‘曜’字,而是另外寫了一個字。
“初。”
皇帝念出來:“初?”
媚娘點頭:“陛下覺得‘曜’字太重,那再加一個‘初’字如何。”
“《解字》中道:初,舒也。始也。”
皇帝看了片刻:“好。”
提筆為女兒寫下名字:李曜初。
**
按本朝例,公主及笄賜公主號,出降時再賜實封。
皇子的實封一般在八百戶到一千戶,而公主的實封,則在三百戶。[2]
然此例,在先帝年間幾位嫡出公主身上,就已經破例過了。
長樂公主等文德皇後所出公主,皆是年少即有封號實邑。
皇帝自然愉快繼承了這個光榮傳統。
*
顯慶二年五月。
帝冊皇後所出嫡女為安定公主。
按例,賜安定公主食湯沐之邑三百戶。
因時年愛州得良稻之種。
帝大悅。
再加安定公主實封三百戶。
時人雲:公主未及笄,先開邑封,又逾制特加,帝寵重之。!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這一年五月下旬。
夏日最盛之時。
姜沃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。
因負責運送的小吏道此物是從長安送來洛陽城的,姜沃起初還以為是王神玉或是文成等人送的。
等真正看到這只木箱,看到箱體外面貼著,從南到北數個驛站的紅紙加急簽子,姜沃立時反應過來:應當是師父!
果然,在她暴力拆鎖打開箱子後,迎面看到的第一張字條,便是李淳風熟悉的字跡。
“已至愛州。平安。勿念。”
“箱中書信七封。玩器數件。”
後面落款的時間,是年初。
算來,船行了半年。
姜沃拿開字條,就見箱子裏塞滿了麻布,想來是師父怕一路顛簸磕壞了裏面的東西。
她將一團團麻布小心地取出來。
看到了熟悉的,卻未想此世在長安能看到的——
椰子。
不,姜沃拿在手裏才發現,準確來說,是椰殼做成的椰雕。
*
大唐時就有椰子,甚至連名都跟現代一致,就叫椰子——姜沃知道此事,還是因為振州(三亞)作為貶官地之一,曾經有流放過去的朝臣寫過一首《題椰子樹》,描述了椰肉的甘美和椰汁的清甜。
那首詩當時就給姜沃看餓了。
因而後來,得知皇帝把侍中韓瑗貶到振州去做刺史後,姜沃是有那麽一點羨慕的。
畢竟此世若非親至振州、愛州等地,她應該是喝不上鮮椰子汁了。
不過……
姜沃拿起椰雕:此世能見到椰殼,這也很好。
李淳風給她送回了四五個椰雕。
有鏤空的透雕,裏面已經打好了銅制的小燭臺,往裏放一根蠟燭後,夜裏就是一盞小椰殼燈。
可以給安安屋裏放一個。
姜沃又拿起下一個,這個就不是透雕,而是浮雕。
在棕色的幹椰殼表面,刻出一幅畫似的圖案。
刻的是航行在大海風浪中的船。
只是這個浮雕椰殼並不是很精致,看起來倒像是新手刻的。
果然,姜沃找到了落款。
是她送上船,跟師父一起去愛州的,從前女親衛長吳英親手刻的。
*
姜沃一一看下去,除了椰雕,還有愛州當地特產的沈香、牛角梳、彩貝等玩器,師父甚至還給她裝了一小瓶沙子——金色的細沙,讓姜沃在這個夏日,想起陽光沙灘椰樹。
最下面,便是七封信。
姜沃見師父的信共有五封,而且是按時間順序排好的,她就先放
到一邊,準備最後一口氣讀完。
先拿起另外兩封。
一封來自於吳英,另一封來自於從前跟隨媚娘的宮女嘉禾。
姜沃就把嘉禾這封也收好,準備一會兒送去貞觀殿給媚娘。
她打開了吳英的書信。
信很長。
開頭先問過她的安好,又將一路的行程大致寫明。
之後才是家常話:
“去歲侍郎帶我踏上這艘船。”
“這一路航行,我親手丈量了這艘二十多丈長的寶船,也一間一間數過了船上的數百間屋舍。”
“這艘船上單操駕船工就有上百人。甚至還有人在上面開圃種菜蔬。”
“我原覺得世上沒有比這更大的寶船了。”
“可等我跟著李仙師一路出海,在這艘船停靠吉州港口之時,卻又見到了朝廷最新督造的戰船弘舸。”
“我才知道,世上總有更大的船。”
“就像我原來以為,不會有比掖庭和皇城更大的地方了。現在卻見到了大海。”
“姜侍郎。吉州港口一年能造數百艘戰船。我就站在岸邊看啊,看戰船高巍首尾相連,卻怎麽也看不到頭——聽港口上的老船工道,這戰船能夠綿延數十裏大海。”
“我就想起您曾經講給我聽,當年先帝征高句麗,水陸兩軍並進。”
“應當就是這樣的海船,掛著大唐的軍旗,浩浩蕩蕩開出海面吧。”
姜沃不由閉了閉眼。
從吳英的描述中,也能想到戰船齊出,雲帆遼海連檣挾櫓的景象。
也感受到,吳英對於海洋和船只,產生了濃厚的興趣。
果然,吳英下面寫道:“我已經開始跟著老船工學著怎樣駕馭船只了。”
“侍郎,不,您從前說過,我可以叫您一聲姜師。”但之前在長安,吳英從來守著親衛的身份,未曾喚過。
“姜師,我有時候想,有生之年,我或許也能操駕一回戰船呢。”
“又及,椰殼乃親手所雕。雕壞數十方有一可入目者。”
“吳英拜上。”
姜沃欣而含笑。
她知道為何吳英會雕一個‘風浪中海船’的椰殼送她了。
是份奇特的拜師禮啊。
*
姜沃又一一看過師父的信件。
終於,在拿起最後一封書信時,摸到了裏面除了信紙,還另有幾支條狀物。
姜沃猜到是什麽了。
她打開信封,小心地倒過來。
幾支曬幹了的金黃色稻穗,落在她掌心。
比起她曾在司農寺見過的水稻。
這幾支稻穗,穗長而無芒。
占城稻。
稻穗已經曬幹了,在掌心輕飄飄的,若無物。
然姜沃卻覺得,托著的是重若千鈞之物。
**
貞觀殿。
姜沃到的時候,帝後正在看李淳風的奏疏。
這封奏疏也是到了長安,才轉到洛陽宮。
皇帝神色很喜悅。
見了她笑道:“姜卿也知此佳訊了?”
皇帝看上去氣色好多了,姜沃也看的心下稍寬。
無論從多年君臣情分,還是作為曾經的病人來說,她都不願見人被病癥如此折磨。
皇帝的風疾,與先帝的病癥一般,最怕夏日。
而且……最初發作的年紀,也與先帝仿佛。
今歲在整理貞觀元年‘裁官事’時,姜沃也接觸到許多貞觀元年的先帝朱批與詔令。
之前秦王府時如何,不可得知。
但就在貞觀元年,先帝已然下過欲修整行宮的詔令,其中便道:“朕有氣疾,暑輒頓劇。”[1]
以貞觀元年的百廢待興,國庫空虛,二鳳皇帝依舊想要修行宮避暑,可見此病癥實苦於夏日。
而那時……先帝也還不到三十歲。
正如此時的皇帝。
姜沃眼見今歲自夏日以來,哪怕頭痛目眩沒有發作起來,皇帝看起來氣色也總不甚好。
且此癥實乃生來所帶之病,當年孫思邈診先帝,也只能配藥緩解癥候,又屢次囑咐若是‘憂勞煩結’便會風疾彌時,遷延不愈。
今日大約是心情好,皇帝的氣色看起來好多了。
在姜沃遞上一支稻穗後,皇帝心情更好,連聲囑咐程望山去將隨奏疏而來的木匣拿過來。
李淳風給皇帝進上的是一箱幹稻穗。
姜沃聽皇帝道:“待年底回長安後,朕往昭陵祭拜父皇,也將此良種奉上靈前。”
曬幹的稻穗和麥穗,都能放很久。
姜沃記得原先見過有人以幹稻穗插瓶,比起花卉來另有意趣。
她提起後,媚娘就從多寶閣上拿下一只潤白玉瓶。
皇帝親手挑選出一支他覺得最好看的幹稻穗,插在白玉瓶中。
之後道:“朕知育種事,並非一兩年之功。”
“朕已然下詔,厚賞此番隨行愛州的司農寺‘育種計史’和田農的家眷。”
皇帝伸手輕輕撥了撥垂頭的稻穗:“到時候,他們每育出一種,朕便往裏插一支新的稻穗。”
他擡頭笑道:“媚娘,你可得把這個玉瓶給朕留好了。”
媚娘莞爾:“好。”
*
待尚藥局的禦奉親來送藥,姜沃就告退,讓皇帝服藥安歇。
門口的宮女將她引到後殿去。
安安正在後殿寫字。
見了她笑道:“姨母!”
然後先好好擱下筆,免得墨點落在紙上。然後才跳下椅子奔過來。
姜沃正好彎腰,將她接在懷裏。
“等安安晚上回家,姨母送你一盞燈。”
兩人正說話,就見媚娘進門,笑道:“什麽燈?”
姜沃回首:“也有姐姐的。”
然後放下安安,遞上嘉禾的信。
見媚娘坐下來看信,安安就來到母後身邊,依偎在她膝旁。而媚娘也就一手拿著信,一手攬著女兒。
媚娘看文字向來很快,她讀完後,很自然遞給姜沃,笑道:“還記得你問我給她起什麽名字的舊事嗎?”
姜沃頷首。
嘉禾。
媚娘是從掖庭的風雨中,撿到這個孩子,取名嘉禾。
姜沃接過信看完——嘉禾此時正在跟著司農寺的育種計史,學農事。
正如其名。
“甘露降,風雨時,嘉禾興。”
*
五月二十五日黃昏。
姜沃封好要送往長安給王神玉的信。
這是一封極厚的信,以至於姜沃換了一枚最大的信封才能裝下。
裏面詳細整理了她與裴行儉定下‘資考制’的最終細則條款——
便於王神玉面對長安城裏各路人馬的狂轟亂炸的詢問。
之後,姜沃便去向王老尚書請假。
明日是安安的生辰。
王老尚書準了假,笑道:“你都幾個休沐未休了?端午也未歇著吧。等下月徹底定下此事,貼出公文發了邸報,你與小裴便輪著歇一歇去。”
*
夏日黃昏。
姜沃踏著一地碎金似的夕陽,回到了洛陽城姜宅。
說來……姜沃覺得跟從前的魏王李泰,還是很有幾分緣分的。
她在京城中的侍郎宅,就是先帝賜給李泰的宅子改造的,在洛陽城這座姜宅,也是如此。@
不過,姜沃自從見了皇帝連‘無官職’的舅舅都要卷起來後,深深懷疑,皇帝將這座改造過的‘前魏王宅’賜給她,說不定只是因為這座宅子離皇城最近,方便她省去路上的時間,更好的加班。
尤其是,近來皇帝也賜了裴行儉一座洛陽宅,讓兩人成為鄰居後,姜沃覺得自己的猜想更靠譜了。
絕非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。
姜沃領著安安的手,一路穿過廊下。
院中種著高大的梧桐,與叢叢修竹,掩去大半暑熱。
走至屋門口,就正好遇到崔朝出來,笑問道:“今日天兒熱,吃槐葉冷淘如何?”
槐葉冷淘,是竹葉般淡綠色的冷面,盛在白瓷碗中,頓生清涼之意。
面上還碼著新鮮的燙過的青菜與現炒的肉醬。
*
安安吃過面後,姜沃如往日般,帶著她按部就班讀書講史。
直至睡前。
姜沃替她吹滅屋裏所有的燈燭,唯獨在桌上留了一盞椰子燈。
之後坐在安安床前:“今晚想聽什麽睡前故事?”
燭光從鏤雕的椰子殼中,透出柔和的光芒。
柔和籠罩著兩人。
安安卻沒有要聽故事,小手從夏日薄薄的錦被中伸出來,抓住姜沃的衣袖,眼中都是期待:“姨母,明日我就有名字了是嗎?”
姜沃笑道:“是。”
皇帝的選擇困難癥一直犯到如今。
明兒就是安安的生辰,他還未最終下定決心。
今日姜沃還特意去了趟貞觀殿,得了媚娘一句‘今夜必要陛下做決斷’的保證才走了。
果然,安安聽了這句話,就歡歡喜喜閉上眼睛:“那我等明天醒來。”
姜沃邊替她放下帷帳邊道:“好,明兒一早,姨母就帶你進宮。”
走出安安的屋子前。
姜沃回首。
見桌上椰子燈一團燭光,照亮小片近處黑暗。
姜沃不由想起了,她上過的一道奏疏——
朝臣們之前群情激憤,都覺得吏部一刀切,從此後所有候選官都得‘資考’,尤其是以後可能還要守選數年才能考試授官,也太過分,太死板了。
不少朝臣角度刁鉆提出了一個問題:若是軍情緊急、或是天災人禍,急需上任的官員該如何?又或是有經世之才的能人,難道也必須死板的等數年才能授官?
最終,姜沃上了一道奏疏。
她依舊翻出了貞觀年間舊例:皇帝看好的候選官,可以不經過吏部,‘赤牒’直接授官,無需考試,無需守選。
請聖人從先帝舊例。若有特情特才,帝授官職。
聖人準此奏——
王老尚書聞此事終於松口氣,覺得她終是明白事緩則圓的道理,沒有堅持一刀切到底。
而朝臣們的反對聲浪也頓時小了。既然有特例,每個人就不免幻想下自己能成為特例。
尤其是自覺出身高或是軍功顯著的勳貴,都覺得,將來求一求皇帝,說不得就能得這個恩典呢。
同時他們也覺得取得了階段性勝利:通過他們的抗議,皇帝與吏部上下(尤其是那位沒有家族後代的姜侍郎)終究沒有能夠徹底推行‘考官’,到底留下了一道口子。
是一道口子。
但只有姜沃心裏知道,她這道口子,卻是為將來能夠啟用女官們留的。
特殊情況,特殊人才,直接由皇帝赤牒授官!
待到了武皇一朝,誰是特殊情況,特殊人才?
姜沃心中很清楚,在教育不能公平之前,讓女子通過考試來與男子競爭官位,本就不公平。
赤牒授官便是她留下的後手。
將來她的君王,想要任用女官時,便可用這道兩朝舊例行事
,直接授官。
甚至這道舊例,本就是朝臣們自己抗議統考,努力爭取來的,不是嗎?
*
一個人終其一生,能留下什麽呢?
姜沃走出屋子。
她至少要留下一盞燈。
**
貞觀殿。
媚娘見皇帝依舊在案前糾結,不由走過來道:“陛下,最後就剩下這幾個字,都很好。”
“明兒一早,安安可是要進宮來要名字的。”
皇帝手裏拿了只新的未蘸墨的筆,雪白的筆尖在紙上劃來劃去,看上去依舊在糾結。
媚娘無奈了。
她走過來指著皇帝寫在最上面的字道:“這個‘曜’字,陛下不是很喜歡嗎?”
頓了頓又道:“漢時《釋名·釋天》中解此字:曜,耀也,光明照耀也。這個字,我也很喜歡。”
媚娘覺得這個曜字就很好。
皇帝點頭:“是,《檜風》有雲,日出有曜,是好兆頭。”
“但……”
媚娘一聽皇帝的‘但’就頭疼,這些日子皇帝‘但’掉了好多吉利字。
此時媚娘就直接道:“陛下只自己舉棋不定,也不與我說,這個‘曜’字哪裏不好。”
到了這最後一夜,皇帝也就說了:“並非不好,而是此字有點重。安安是早產的公主,朕有些害怕她壓不住這個字。而且……”
皇帝抿了抿唇:“朕兒時曾聽父皇提過,平陽昭姑姑,名字裏就帶著一個‘耀’字。雖非同字,
但到底同音。”
“姑姑天不假年,壽歲不久。仙逝時才過而立之年不久。”
媚娘便將手擱在皇帝的小臂上,以作安慰。
怪道皇帝喜歡這個‘曜’字,卻又一直糾結至今。
媚娘想了想,先勸慰皇帝道:如今這些字,都是姜沃根據安安的生辰八字算過的,都是相合的字,必不會有妨礙。
她又道:“我還是覺得此字很好。天下同音的字多了,天妒英才,以至於天不假年之人古往今來也有許多。”
“陛下若要避諱,只怕總能尋到可避諱處。”
“且安安若能如昭公主一般,做個巾幗英雄豈不很好?”
皇帝望向媚娘:“那,咱們就為女兒選這個字?”
媚娘取過皇帝手裏的筆,蘸墨,卻不是圈出這個‘曜’字,而是另外寫了一個字。
“初。”
皇帝念出來:“初?”
媚娘點頭:“陛下覺得‘曜’字太重,那再加一個‘初’字如何。”
“《解字》中道:初,舒也。始也。”
皇帝看了片刻:“好。”
提筆為女兒寫下名字:李曜初。
**
按本朝例,公主及笄賜公主號,出降時再賜實封。
皇子的實封一般在八百戶到一千戶,而公主的實封,則在三百戶。[2]
然此例,在先帝年間幾位嫡出公主身上,就已經破例過了。
長樂公主等文德皇後所出公主,皆是年少即有封號實邑。
皇帝自然愉快繼承了這個光榮傳統。
*
顯慶二年五月。
帝冊皇後所出嫡女為安定公主。
按例,賜安定公主食湯沐之邑三百戶。
因時年愛州得良稻之種。
帝大悅。
再加安定公主實封三百戶。
時人雲:公主未及笄,先開邑封,又逾制特加,帝寵重之。!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